爱沙尼亚电子业

发布日期:2002-12-05 14:11:00来源:作者:
爱沙尼亚电子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30多年以前。今天,它已经成为爱沙尼亚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领域之一。目前,8000多名高素质人员受雇于该领域,并且这个数字随着该行业的不断发展还在快速递增。1994年至1998年期间,爱沙尼亚电子业交易额增长了近四倍。许多国际电子业先驱开始注意爱沙尼亚颇具吸引力的产品环境,不断加大对该领域的投资额;并且,外国电子公司对爱沙尼亚电子业的投资方向逐渐从劳动密集型生产向更加复杂和具有高附加值的生产转换,这对于促进未来爱沙尼亚电子业向更尖端领域发展,提高爱沙尼亚电子业的竞争力做出了进一步的贡献。
一、 爱沙尼亚电子业概况
(一)回顾
爱沙尼亚电子工业在前苏联崩溃时期尚处于胚芽阶段,当时许多电子公司的经营都与军事产品有关,为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寻求新的市场,这些公司都经历了艰难的重组过程,并且销售额在重组时期也下降了许多倍。1995年,爱沙尼亚电子业的产值约为8750万德国马克,占爱沙尼亚工业总产值的3.4%。
在重组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兴的计算机装配公司,它们在当地市场找到自己的位置之后,开始寻找出口市场。
外国投资者在复苏爱沙尼亚电子业的过程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高素质、低成本的劳动力,活跃的商业环境,自由的经济政策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使爱沙尼亚成为国外投资者建立生产基地和进行多种经营活动的理想场所。
(二)爱沙尼亚电子业结构
2000年爱沙尼亚工业总产值为404亿克朗,约合23.8亿美元(按2000年爱沙尼亚克朗与美元平均汇率16.967:1,下同),占爱当年GDP的47.9%。其中,电子工业产值为26.3亿克朗,约合1.6亿美元,占工业产值的6.5%,占GDP的3.2%。
爱沙尼亚电子工业主要由四个部门组成:①医学、光学和其它精密仪器,②电力机械和设备,③收音机、电视和电信设备,④计算机装配和办公机械。后三个部门在近年发展很快,可以说它们代表了爱沙尼亚未来电子业的发展趋势。


(三)爱电子业进出口情况
2000年爱沙尼亚电子产品进出口总额约为26亿美元,占爱当年外贸总额(74亿美元)的35%,其中出口额为11.52亿美元(占爱当年出口总额的36%),进口额为14.42亿美元(占爱当年进口总额的34%)。
爱沙尼亚主要的电子产品是发动机、变压器、航海系统;以及为外包(outsourcing)而生产的无线电通讯设备、电视、电缆、电路板、移动电话和其它通讯设备。这些产品的主要出口国是芬兰、瑞典、德国和丹麦。



爱沙尼亚从中国进口通讯设备(海关编码8525-8529,主要是手机配件),1999年时仅为0.32亿克朗,2000年猛增至14.6亿克朗(约合0.86亿美元),增幅为4562.5%,居该类商品进口国首位,占2000年爱沙尼亚从中国进口总额(25.61亿克朗)的57%,成为中国对爱沙尼亚出口的主要增长点。
爱沙尼亚电力机械、通讯设备和计算机三个部门的活动与对外加工贸易密切相关,已经成为传播尖端技术和现代管理的重要渠道。加工机械的主要目的国是芬兰和瑞典(手机及其部件;各种元件和部件)。直接出口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向俄罗斯出口材料热处理设备;
向瑞典、芬兰和美国出口移动通讯系统的部件;
向拉脱维亚和瑞典出口计算机部件和其它办公设备;
向芬兰出口吊装设备部件。
二、爱沙尼亚电子工业特点
(一) 捕捉新市场
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需求共同增长的带动下,爱沙尼亚电子业正在经历着迅猛成长的阶段。爱沙尼亚计算机装配公司已经非常成功的利用国内和国际市场对计算机的强烈需求,通过在波罗的海和斯堪地那维亚地区的销售网络,不断扩大销售业绩,使计算机装配业成为爱沙尼亚电子工业中增长最快的部门之一。顺应国际IT业飞速发展的趋势,爱沙尼亚新兴的IT公司开始开发和生产科技含量相当高的产品,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价格,产品的高质量和及时的交货速度,是爱沙尼亚IT产品的优势。除了波罗的海和北欧市场之外,它们还瞄准并努力扩大对德国、英国、美国、乌克兰、白俄罗斯、荷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印度的出口。
(二)对外国公司颇具吸引力的产业
外国公司对复苏爱沙尼亚电子工业做出了相当的贡献。外国公司的专有知识和技术--加之显著的成本效益和熟练的爱沙尼亚劳动力--构成一个具有竞争力的联合体,促使爱沙尼亚电子工业在沉寂多年以后呈现勃勃生机。
爱沙尼亚被西方社会普遍认为是最成功的转型经济之一。自由开放的经济政策、良好的商业环境以及简单的商业第一的律法,成为吸引国外投资的主要因素。从1991年以来,外国对爱沙尼亚直接投资总额超过22亿美元,爱沙尼亚名列中东欧国家人均享有投资额的第三位,仅次于匈牙利和捷克。Elcoteq,JOT Automation,Scanditron,Fabec,Amphenol以及Berifors等国际大型合同电子制造商均对爱沙尼亚垂青有加。目前,国外最大的直接投资是对爱装配PCBs的公司,在这个领域从业的工人数已近2500人,生产的产品90%是供出口。
爱沙尼亚IT业的快速发展为国际公司的外包和投资提供了卓越的机遇。许多外国公司投资于爱沙尼亚IT公司,并且开始把爱沙尼亚作为服务于邻国市场的基地。
Nolato集团是移动电话和其它电信设备的全球领先供应商。1999年,Nolato集团在塔林设厂。该集团CEO说:“感谢这个新厂,我们不仅提高了产能,而且也降低了成本。”Nolato塔林厂现有员工50名,三条装配线。
(三)中小型企业
据爱沙尼亚投资局统计,爱大约有350家电子公司。它们中的大多数属于员工不到50人的中小型企业。这些中小型公司的交易额超过爱沙尼亚电子工业总交易额的一半。300名员工以上的大型企业的交易额占总交易额的近28%。
(四)IT业
世界经济的衰退趋势使原始设备生产商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s)或者纷纷抛售自己的工厂,分流固定资产;或者寻找合同制造商CEM(Contract electronics manufacturers)来协助推出新产品或制造已有的老产品。北欧OEM巨子们发现,他们不必走太远--亲密的地缘关系以及相近的商业文化使爱沙尼亚成为这些公司对外投资的首选。
1. 2000年-2001年爱沙尼亚IT业发展要点:
①收入税报告单可以上网填写(2001年春)
②90%的电子交易,23%的人口使用互联网银行系统(2001年)
③“电子政府”计划(2000年8月)
④电子账单(2000年7月)
⑤“移动泊车”计划(2000年1月1日)
⑥世界第一个社会MPS计划(2000年5月3日)
⑦数字化签名法案实施(2000年12月)
⑧IT学院落成(2000年9月)
⑨“老虎飞跃”计划(2001年-2005年)第一阶段已于1997年-1999年完成
2.电话和移动通讯
爱沙尼亚Telekom公司是爱沙尼亚电信工业的领头羊,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固定线路(ETC);另一个是移动业务(EMT)。
许多年以前,爱沙尼亚电信市场就开始逐渐自由化,以期改善产品质量,降低电信服务价格。今年--2001年--让步协议(政府给予爱沙尼亚电话公司独享固定线路服务权)终止,这也就意味着爱沙尼亚电信领域已经全面开放。
许多新的服务提供商进入固定电话线路服务市场,它们中最大的两家公司Tele2和Uninet已经开始提供国际和国内电话服务。每100名居民中使用主要线路的数量已经从1993年的23.2增长到2000年的35.9。
爱沙尼亚移动通讯市场由三家经营者垄断:EMT(1991年成立,隶属爱沙尼亚Telekom集团);Radiolinja(1995年成立,隶属芬兰Finnet集团);Q GSM(1997年成立,隶属Tele2 AB)。截止2000年第三季度,爱沙尼亚三家移动通讯经营者共拥有514040位用户。


3. 互联网和数据通讯
大量投资应用于爱沙尼亚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光纤电缆覆盖全国;与瑞典和芬兰建立了直接的海底链接;与俄罗斯、拉脱维亚之间保证一流的国际通讯水准。
爱沙尼亚几家大公司联合计划在三年内投资至少2.5亿克朗(1930万美元),以改善爱沙尼亚的互联网环境。
按人口比例来说,爱沙尼亚互联网用户已经高于欧盟一些国家。在波罗的海地区,爱沙尼亚在互联网使用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35%的居民用一种或多种方式使用互联网。


互联网银行服务在爱沙尼亚也有很大发展。截至2000年底,爱沙尼亚约有250000位互联网银行客户。网上银行已经成为爱居民进行现金流转、交纳税款、支付服务费用,以及与税务局联系等活动的共同渠道。从2001年1月1日起,爱沙尼亚电信市场全面开放,爱电话公司(ETC)、Uninet、KPNQwest、Tele2和Microlink等几家主要的电信公司将在该领域角逐。服务领域包括:拨号上网、ISDN、ADSL和电缆连接服务。爱ADSL用户比例已经几近于瑞典的2倍。
4.计算机硬、软件
许多爱沙尼亚新兴的IT公司拥有自己的产品,并且成功的将产品推向地方和出口两个市场。由于强大地电信技术专家阵容,爱沙尼亚IT公司已经同北欧电信先驱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开发创新软件。爱沙尼亚目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系统包括:银行软件系统、财会软件和加密解决方案。
北欧地区繁荣的IT业,实力雄厚的OEM公司,以及超前需求,成为爱沙尼亚IT业成长的主要动力。爱沙尼亚IT产品出口飞速增长。据估计,出口会在未来10年中翻十倍。这个目标将通过在两个方面的努力而实现,一是增加与西方国家,特别是斯堪地那维亚IT公司的合作;另外就是对巨大的邻国市场--俄罗斯销售专有技术 。
目前,爱沙尼亚已经拥有200余家从事IT业的公司,雇佣了3000多名高素质的员工。迎合国际电子业外包趋势,大量爱沙尼亚电子公司隶属于国际公司,提供生产、培训和系统一体化服务。
ASSERT公司是爱沙尼亚IT业领先提供商之一。该公司的营业额在1992年-1998年间增长了50倍,利润增长了7倍。1999年4月,该公司成为Mandator集团成员。Mandator集团是北欧地区最大的IT公司之一。ASSERT公司主要从事系统软件的开发、计算机和计算机软件的销售。1999年利润额636万克朗(约44万美元),位居爱沙尼亚电脑业首位。该公司拥有雇员56名,其中45名是具有高级资格的IT专家。公司硬件部的主要生意伙伴是IBM, 3Com, Fujitsu, Microsoft, Lotus, HewlettPackard,Cisco。公司软件部开发的Persona(人事管理系统软件)、NetSniffer(网络交通监视系统软件)、Asmin(销售和股票管理系统软件)均受到市场的欢迎。该公司生产的软件90%以上出口到其它国家,主要客户均是世界知名公司,如芬兰的TietoEnator 集团、康柏BCFI、爱立信、美国的Prism Solution和Computron Software。
三、爱沙尼亚电子业的优势
(一)政府的支持政策
伴随爱政府的支持政策和政府的一系列改革举措,爱沙尼亚信息技术领域成为国家经济最快成长的部门之一。
为了促进增长,爱沙尼亚政府推行了一系列计划,包括创新的老虎飞跃计划(Tiger Leap program)。这是一个国家信息社会项目,计划实施的目的是保证每一所爱沙尼亚学校与互联网实现链接。全国各地都建立了公共互联网接入点,以方便每一位爱沙尼亚人使用互联网。2000年9月,一所新的IT学院落成,用以培养更多的计算机程序员和IT专家。
政府在自己的管理中也运用信息技术,从而使政府工作程序更加透明。最新的行动之一是推荐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这样不仅能大量减少纸张的使用,也可以加速在不同政府机构中文件的流转速度。
(二)爱沙尼亚--波海地区的心脏
爱沙尼亚地处波海地区的心脏位置,这个市场超过9千万人口。它包括:斯堪地那维亚和北部德国丰裕的经济区域;波罗的海和波兰新兴的经济区域;具有广阔发展潜力的西北俄罗斯市场。
爱沙尼亚位于北欧地区,该地区在使用和生产新的信息技术产品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爱沙尼亚IT公司被斯堪地那维亚同行越来越多的纳入供应链中,使爱沙尼亚获得接触世界先进技术的机会。
甲骨文公司波罗的海分区总裁说:“甲骨文波罗的海公司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市场经营,总部设在塔林。我们非常满意波罗的海IT市场的发展进程,并且期望这个市场在未来几年中得到更大的发展。”


(三)爱沙尼亚--一个成本效益显著的生产基地
1.高素质劳动力
爱沙尼亚电子业雇佣了近8000人,这个数字在近三年里已经增长了一倍多。大量经过培训的人员保证了现存公司扩大以及新公司成立的人员需求。电子业的工程师大都毕业于塔林技术大学和塔尔图大学。两所大学、大量工艺学校以及许多培训公司为爱信息业提供了基本和专业的教育。IT学院的成立使得该领域的毕业生人数进一步增加。高于平均水平的收入和该领域不断增长的需求吸引了大量年轻人选择IT行业。良好的外语能力,主要是英语、俄语和芬兰语,是另一个爱沙尼亚劳动力的优势。
爱立信爱沙尼亚分区总裁说:“爱沙尼亚雇员的质量成为公司取得国际化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爱立信在爱沙尼亚的专业队伍由爱沙尼亚当地的劳动力组成。基于爱立信向全世界提供最高质量的服务,因此我们向我们的员工制定高标准。爱沙尼亚市场对所有的技术创新都非常开放,爱立信雇佣爱沙尼亚电信专业人员迎接电信业今天乃至未来的挑战。”
2.低成本
爱沙尼亚是一个对电子业特别是IT业活动来说有竞争力的市场。经营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相对低于西欧国家。一个软件专家的月平均工资在1500美元左右--相当于美国的四分之一;西欧国家的三分之一。



3.新产品的良好试验市场
作为拥有受过良好教育国民的小国,采用新技术就变得非常快捷,爱沙尼亚成为新技术的良好的试验场所。现代化基础设施和低价格服务是爱沙尼亚的优势所在。强劲的早期社会需求将保证新产品和服务在爱沙尼亚向纵深发展。
(四)外包(outsourcing)趋势为爱沙尼亚电子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外包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强调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关键的业务(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充分发挥其优势,而将企业中非核心业务交给合作企业完成。
外包趋势在电信设备制造领域日渐明显,OEM公司为遏制制造成本的节节攀升,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设计和新品开发上面,不得不越来越多的接受和适应外包制造商的加入。据电子趋势出版公司统计,1999年全球CEM(合同电子制造商)市场规模达574亿美元,预计到2004年这一市场还将增长3倍,达到2030亿美元。
爱立信目前与四家大型合同电子制造商开展合作,其中芬兰的Elcoteq集团在爱沙尼亚首府塔林市设有分公司,即Elcoteq塔林公司。Elcoteq塔林公司的前身仅是一家地方性微电子公司,1991年,公司抓住外包的有利契机,成为Elcoteq集团的成员,作为集团供应链的一环,开始将业务迈向国际化。Elcoteq集团从1985年起开始与爱立信合作,最初生产手机部件,塔林厂率先于1997年开始生产整机。经过十年的发展,Elcoteq塔林厂已经拥有2400名员工,厂房面积达17200平方米。Elcoteq塔林公司已于1996年通过ISO9002体系认证,1999年又通过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1998年,Elcoteq塔林公司的产品占爱沙尼亚出口总额的11.9%,约为54亿克朗(1998年,爱沙尼亚出口总额为452亿克朗),约合4亿美元。根据爱沙尼亚统计局的统计资料,Elcoteq塔林公司一直是近几年爱沙尼亚最大的出口商之一。

四、问题
OEM公司坚持核心部件的技术及生产仍由自己掌握。举例来说,爱立信的外包业务范围不包括电子系统和复杂的试验性设备的组装工作,只将像机架、电缆、导线之类的产品通过外包方式生产。由于新兴的爱沙尼亚电子企业过于依赖外包这种形式,因此企业内部的研发活动几乎没有。爱沙尼亚电子企业虽然通过承揽外包业务而接触到世界领先电子技术,但也只是在边缘地带徘徊,毕竟与尖端电子技术还有一步之遥。


撰稿人:驻爱沙尼亚使馆经商参处 樊荣

2002年8月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