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度刚果(布)经济形势简述

发布日期:2002-12-16 17:05:00来源:作者:
一、总体情况

  2002年是刚果(布)的大选年,也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简称FMI)在刚实施2000-2002战后紧急援助计划的最后一年,无论从政治还经济上来说,这都是极为关键的一年。
  刚果(布)总统萨苏自1997年靠武力夺权以来,其政治地位一直未能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经过5年过渡期的充分准备,今年年初,刚果(布)利用全民公投,通过新《宪法》,在继而举行地总统选举中萨苏一举击败反对派,以绝对优势胜出,成为经民主选举产生的合法总统。8月15日,新政府成立。本届新政府提出4项目标,即:抵制腐败现象、减少贫困、减少失业人口、实现经济增长。
  虽然萨苏政府在大选中获得了全面胜利,在政治上获得了合法地位,但是在经济领域却没有什么太大建树。2002年是世界银行和FMI在刚果实施2000-2002战后紧急援助计划的最后一年,理应是出成果的一年,但实际情况却令这些国际金融机构的考察团感到失望。根据FMI于11月4日公布的对刚果(布)2000-2002战后紧急援助计划执行情况考察公报显示,刚果(布)政府在计划的前两年(即2000年与2001年),对FMI和世界银行提出的“国有企业私有化、政府管理透明化和财政收入分配制度化” 等若干项政治经济改革措施的执行情况虽然存在不少问题,但还算差强人意。但自2001年底开始,刚国库全部资金都调用于大选,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又没有起色,国家主要财政收入来源减少,使很多在建或拟建的项目因资金不到位而停工或延期。刚政府对援助计划也缺乏应有的重视,把原来用于偿还债务的石油收入用于大选,政府管理混乱,部分政府部门新老交接不按法律程序操作,海关税收部门贪污腐败现象严重,财政收入分配没有统筹安排,贫困人口还在增加。
  2002年初,刚政府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可达3.1%,比2001年的2.9%略高。但实际上,2002年的大选耗资不菲,石油收入也没有如预期的那样有所增加,国库几近亏空。因战后物资严重缺乏,农业生产歉收,生活物资完全依赖进口等原因,截止到2002年9月,刚市场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3.6%,大大超出2001年的0.4%。照这样的情况看,即使刚政府能在第四季度完全按照FMI和世界银行制定的措施来全力发展经济,要使全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预期的3.1%也不太可能。FMI和世界银行通过与刚果政府谈判,将增长率确定为2.6%。
  根据刚果(布)财政部统计资料显示,刚目前的外债总额已经超过50亿美元(约合3万亿中非法郎)。其中2亿美元为抵押债务。刚每年用于偿还到期债务的费用占刚全年财政收入的35%~45%。2001年,仅偿还债务利息的费用就占到国家财政收入的42.2%,2002年预期占财政收入的38.2%。刚果(布)人均债务额为1800美元,至今仍是世界上人均债务额最高的国家。刚果(布)一直以来都希望加入世界银行的“重债贫困国减债计划”,通过合法的途径轻而易举地摆脱沉重的债务包袱。但FMI和世界银行以刚执行2000-2002战后紧急援助计划为由,拒绝了刚政府的申请。2002年援助计划到期,刚政府准备继续跟这两个国际金融机构商谈加入“减债计划”的问题。刚政府内债已经超过5000亿非郎。但是拖欠公务员工资一项历年累计已达2200亿非郎之巨。

二、主要经济产业状况

1.石油产业
  石油产业一直以来都是刚果(布)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石油收入占刚国内生产总值的80%以上。刚政府一直把石油产业当作聚宝盆,石油收入通常用来作为贷款抵押或是开发项目资金的抵押。因此,FMI和世界银行对刚石油产业的私有化非常关注, 石油产业的体制改革是援助计划的一个重头戏。但是,萨苏政府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把原来的国家石油公司HYDRO-CONGO这个烂摊子交出去,听任FMI和世界银行私有化或拆分重组,而自己则重新组建一个新的国家石油公司SNPC,其在石油领域的控制权甚至比HYDRO-CONGO更大,操纵着刚果(布)全部产油量的20%,直接到国际市场销售。SNPC成立初期,正赶上国际石油价格飙升,使刚政府尝到了不少甜头。但是,随着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回落,刚国内部分油田濒临枯竭,陆上油田虽然储量丰富,但由于缺乏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勘探、开采成本过高,乏人问津,因此产油量逐年减少。截止到2002年9月,刚果(布)共产油1275万吨,比2001年的1290万吨有所下降,预计2003年的产油量将进一步减少,只有1150万吨。另一方面,由于反政府军NINJA的破坏,大洋铁路一度中断,运输不畅通,首都布拉柴维尔经常会出现汽车长龙排队等候加油的情景。FMI曾多次向刚政府提出希望改善这一状况,但问题始终没能得到切实解决。2002年4月,FMI和世界银行联合考察组对刚果(布)2000-2002战后紧急援助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考察后,向刚政府正式提出改善SNPC的经营管理、合理分配石油收入的要求。但刚政府似乎在这一问题上与FMI和世界银行存在一定的分歧。
  截止到2002年11月,刚果(布)今年已经发生三次油价上涨的事件。2002年8月,反政府军NINJA部队袭击大洋铁路,导致铁路运输中断近两周,布拉柴维尔汽油紧缺,价格飞涨。HYDRO-CONGO于2002年10月解体后,法国TOTAL公司和美国TEXAS石油公司等外资公司准备收购首都布拉柴维尔原隶属于HYDRO-CONGO的183家加油站,暂时取消了原来对外交使团提供的免税价,采取统一价格销售柴油和汽油,致使布拉柴维尔的石油制品价格几乎上涨一倍。2002年11月,由于刚果炼油厂CORAF因技术原因停产检修,导致油价再度上涨。现在一公升汽油由原来的425非朗涨至460非朗,柴油由原来的285非朗上涨至385非朗/公升,燃油从170非朗涨至270非朗/公升。刚政府已通过刚果国家石油公司SNPC在国际市场以及刚果(金)分别购买了1.15万立方米和6000立方米的石油制品以解燃眉之急。为此,刚果国家石油公司向银行借贷50亿非朗。但这部分石油制品仅够刚全国使用一个月。11月中旬,刚政府为缓解石油制品紧缺的问题,终于完成了对CORAF的设备维修。但是,油价并没有降至原来的水平,而是比原来的水平高了近三分之一。这部分高出的油价所得将用来偿还SNPC的贷款。刚部分城市的出租车和公共汽车司机为抗议政府的这种做法,甚至举行了大规模罢工和游行。
2.金融领域
  金融领域私有化是整个战后援助计划里执行得相对较好的一个部分。根据2000-2002战后紧急援助计划规定,刚果的三大国有银行,即刚果联合银行UCB,刚果农工商银行CAIC和刚果国际银行BIDC,必须在计划执行期内完成私有化。2001年底,非洲金融财团COFIPA成功收购UCB,彻底改组银行内部结构,扩大营业范围,改善服务质量,并聘请原世界银行官员担任银行负责人,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UCB濒临破产的局面。2002年,CAIC和BIDC相继被巴黎国民银行和里昂信贷银行收购。巴黎国民银行收购CAIC后,仍然保留银行原名,对银行内部结构也没有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而是从资金上加以扶持,并利用巴黎国民银行的合作网,拓宽CAIC的外汇往来业务。BIDC被里昂信贷银行收购后成为里昂信贷银行刚果分行,改头换面,一切重新开始。虽然收购时间不长,但已经略有起色。
3.交通设施
  交通设施落后是阻碍刚果(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FMI和世界银行要求刚果政府将国有大洋铁路私有化。但刚政府考虑到大洋铁路是连接港口城市黑角和首都布拉柴维尔唯一的陆路交通线路,可是说是刚果(布)经济发展的命脉,只同意对大洋铁路实施特许经营。由于刚政府提出的要求过于苛刻,再加上大洋铁路年久失修,运营成本过高,窄轨铁路设备型号与其他大部分国家不符,2002年以来又多次成为反政府军的主要攻击目标,因此至今仍然没有哪家公司获得特许经营权。法国国家铁路公司是刚果大洋铁路的承建商,又与大洋铁路公司保持多年的技术合作关系。2000年,大洋铁路公司与法国国家铁路公司签订战后铁路合作协定,由法国国家铁路公司帮助大洋铁路公司修复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的铁路设施,并长期派驻专家指导和培训刚方技术人员。2002年该协定到期,刚交通部长已向议会申请无限期延长该合同的执行期限。
  大洋铁路只是连接布拉柴维尔以南地区的交通运输,刚北部地区的交通运输问题一直是困扰该地区发展的一个难题。北部地区有大量未开采的林区、矿区和油区,均因缺乏最起码的交通运输设施,导致开发成本过高。萨苏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于2002年兴建横贯刚中部地区的奥约至加蓬佛朗斯维尔国际公路。这条公路一方面可与刚果北方2号公路连接,直达刚首都布拉柴维尔和刚果(金)金沙萨,通过大洋铁路连接刚港口城市黑角;另一方面可从加蓬的佛朗斯维尔经国家公路直达加蓬首都利伯维尔;与此同时,从中非首都班吉则可以通过刚果河及阿利玛河与这条国际公路连接,使整个中非地区的交通运输形成网络。作为该条公路的配套设施,萨苏政府还在离奥约12公里处的奥龙博兴建国际机场,更使这一区域性国际公路与世界各地直接相连。因此,这条国际公路被称为中非地区的“黄金通道”。该条公路预计将于2003年完工。
  连接刚港口城市黑角与首都布拉柴维尔的交通线路除了大洋铁路外,还有一条国家级公路,即1号国家公路。1号国家公路贯穿普尔、布旺扎、尼亚利和奎卢四省,曾经与大洋铁路一样,担负着刚南部地区交通运输的重任。但是,由于刚大部分地区为堆积平原,土地含沙量极高,而该公路的建造水平有限,没有路基,缺乏养护,虽多次进行维修,但始终无法全线贯通。2002年,全球最大的道路施工公司COLAS与刚政府洽谈1号公路维修项目,初步达成意向,由COLAS公司与刚政府共同出资,在原来1号公路的基础上修建一条收费高速公路。这一工程耗资巨大,刚政府的财政收入不足以投资该项目,2003年的国际援款也没有完全落实,因此该项目仍处在前期考察、谈判阶段。如该项目得以实施,则会大大降低黑角到布拉柴维尔的交通运输费用,从而降低布拉柴维尔乃至整个刚果北部地区的生活物资价格水平,对刚总体经济的发展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4.公共工程
  萨苏总统在大选期间和大选胜利后,搞了一些“民心工程”,以体现新政府新面貌。例如:布拉柴维尔市政道路维修工程、马桑巴·代巴体育场及场外道路工程、巴刚果地区道路照明工程以及黑角至加蓬国际公路部分路段维修工程等,还包括中国政府援建的马桑巴·代巴体育场、黑角医院等工程。虽然这些工程跟萨苏总统在竞选演说中承诺的内容还相差甚远,但或多或少地也给人民生活带来便利,给新政府的成立增添了一点亮色。
5.工业
  在工业领域,2002年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就是中国与刚果(布)合作投资经营的刚果新水泥公司(缩写:SONOCC)于2002年10月成立。该公司总资本为6,794,780,500非朗(约合1045万美圆),其中刚政府出资30亿非朗(约合461万美圆),占40%股份,中方出资37.94亿非朗(约合583万美圆),占56%股份,剩余4%股份将由刚私营企业参股。刚果新水泥公司SONOCC位于布旺扎省,距首都布拉柴维尔约300公里。原来的刚果水泥厂战后被挪威公司承包,但挪威公司并没有履行承包合同规定的水泥生产义务。反而利用战后刚市场水泥短缺,价格奇高的情况,从国外直接进口水泥,抬高水泥价格,牟取暴利,直接影响了战后重建。刚政府多次与挪威公司协商无效,决定终止承包合同,将水泥厂交由中国公司维修并恢复生产。新公司将在原刚果水泥厂CIMCONGO原址上进行修复,利用部分原有设备进行生产。9月13日,合资公司注册成立,大修工程将于明年3月动工。出于政治需要,刚政府拟于今年12月提前举行开工仪式。

三、国际援助情况

  刚果(布)是个“发展靠援助”的国家。2002年,对刚各类援助金额预计帐面可达268亿非郎,实际到位情况很难预料。除中国以外,向刚果(布)提供援助的还有FMI、世界银行、非洲发展银行、联合国发展署、法国发展署、欧洲发展基金、国际红十字会、世界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和法国、俄罗斯、越南、挪威、意大利、美国等国家。援助物资和款项主要用于扶贫、医疗卫生、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其中包括:2002年世界银行向刚果提供4000万美元贷款,并通过其分支机构分支机构——国际发展协会向刚果提供3220万美元特别提款权用于城市道路、国家公路和大洋铁路的整修工程;欧盟向刚提供第9期欧洲发展基金;世界粮农组织和越南政府共同向刚提供农业援助计划;俄罗斯向刚提供军事援助;法国发展署向刚提供小城市发展援助等。

四、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2002年,刚果(布)预期出口货物量增长7.9%,进口货物增长率为3.1%。出口额增长率为-6.6%,进口额增长率为6.3%。其主要贸易伙伴为法国、美国、比利时和中国。
刚果(布)几乎所有的生活物资均依赖进口。前两年,刚果(布)主要的进口商品种类为食品和药品。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刚果(布)2002年主要进口商品种类除原来的食品和药品外,家用电器、汽车、农用机具的进口量也大幅度增加。法国由于石油产业带动机械设备出口,同时又垄断刚果的医药市场,因此法国对刚贸易占刚果整个进出口总额的24%。美刚贸易额占刚进出口总额的10%,比利时占9%。截止到今年9月,中刚贸易额为1.5亿美元,占刚果整个进出口贸易额的7%。中国对刚果出口的主要商品种类包括:纺纱、织物及相关产品、特种工业专用机械、陆路车辆、鞋靴、杂项制品等。中国从刚果进口商品主要是原油,截止到2002年9月,中国共从刚果(布)直接进口原油3船,共270多万桶,约合40多万吨。

五、发展前景

  纵观刚果(布)2002年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可以说是喜忧参半。政治上,萨苏总统一向对中国友好,他获得大选胜利,对中刚经贸发展可算是一件喜事。萨苏政府的合法化,也为国际社会向刚果(布)提供援助铺平了道路。联合国和欧盟都已经表示,将继续加强与刚果(布)的合作关系,参与刚果(布)的经济重建。但是,刚国内的政局并没有完全平稳,反对派残余势力在个别邻国的支持下,仍然伺机兴风作浪。2002年4月和7月,反政府军NINJA民兵就曾发动两次军事行动,首都布拉柴维尔局势一度紧张。虽然萨苏总统及时采取措施镇压了NINJA民兵的行动,把NINJA民兵的活动范围限制在普尔地区的部分丛林里,但NINJA民兵仍然袭击了大洋铁路的列车,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时不时乔装潜入首都布拉柴维尔,抢劫商店,残杀商人。这种形势使刚投资环境恶化,增加了刚果的投资风险,动摇了外国投资者对刚果的信心。萨苏总统在新政府成立后,立即访问美国和法国,以争取外援和投资,并许诺刚政府将为所有外国投资者提供最优惠的投资条件,但反响不大。西方媒体甚至刊登文章,对萨苏总统许诺的优惠条件表示怀疑。
  2002年,世界银行和FMI对刚果(布)实施的战后紧急援助计划接近尾声。刚果(布)政府在计划执行的三年里的表现并不能使国际金融机构满意,但世界银行代表表示,世界银行和FMI都不会轻易放弃刚果(布),战后紧急援助计划虽然结束了,但双方将继续进行谈判,商讨进一步扶贫减债、发展经济的措施和计划。
  从国际大环境来看,世界经济开始逐步从“9·11”事件的阴影里走了出来,非洲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部分也有一定的发展。特别是非洲法郎区的经济在近一、两年内进入了一个增长期。非洲各产油国依靠源源不断流出的“黑金”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2002年底或2003年,美国一旦出兵伊拉克,截断中东石油通道,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必然会出现新一轮飙升趋势,这对包括刚果(布)在内的非洲产油国将是一个利好消息。萨苏政府也有可能利用石油收入来兑现其大选时许下的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诺言。
由此可见,2003年,刚果(布)政府在经济领域的主要目标将用于改善道路交通设施、增加石油收入、防止贪污腐败现象、竭力争取国际援助和外国直接投资、减轻国家债务等方面。中国应抓住这个机遇,大力促进对刚出口和承包工程,加强与刚新政府的感情联系,争取从多个渠道促进中刚双边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撰稿人:陈昊方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