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的石油储备及石油工业

发布日期:2003-04-21 15:37:00来源:作者:

科威特已探明的石油资源(包括所属中立区)约有965亿桶,几乎是全世界石油资源的9%。与沙特和阿联酋一样,科威特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超级石油生产的大国之一。

背景

作为世界上石油生产大国之一,科威特的经济严重依赖于石油收入。最近一段时间油价较高,使科威特收入颇为丰硕。当时科威特2002/03(2003年3月31日截止)财政年度的预算是假设油价在15美元/桶,这样的话预算可能会出现赤字。然而,油价一直以来远远高于这个价格,在2003年年初还曾经高达30美元/桶。这样看来,科威特2002/03财政年度预算有盈余的可能性会大些。科威特2002年的GDP增长估计有1.8%,同时预测2003年有3.3%的增长。2003年1月,科威特实行货币(第纳尔)和美元挂钩。

目前科威特95%左右的出口收入和2/5的GDP来自于石油收入,为了改变这种经济上几乎依赖石油和国家财政补贴资助的情况,科威特正向经济多样化迈进。为了做好石油资源可能耗尽的准备,科威特把10%的石油收入投入到“后代发展基金”中,到2002年,该基金约有500亿美元。

科威特有将近65%的人口在25岁以下,有90%左右的非科威特籍公民受雇于私营企业,科威特政府把为科威特籍年轻一代创造就业职位作为主要的施政方针。作为减少政府财政补贴资助的一种手段,科威特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并推行(除石油部门以外)产业私有化计划。到2005之前,开始实行私有化的重要部门包括:公用事业,港口,加油站和电话服务等。但由于科威特一贯由国营企业和政府部门为科威特籍公民(93%)提供就业职位,这就使它的私有化变得更为复杂。

科威特国民议会在2001年3月通过了《外国直接投资法》,目的是为了促进外国在科威特的投资。另外,该法还放松了对外国银行的限制,提供了一个长期的保护,使外国投资者能够避免国有化或者政府征用的风险,以及取消了外国投资者必须有科威特担保人或合伙人的限制。在石油领域,宪法禁止外国人拥有科威特的矿产资源,但科威特政府现在正探索允许外国企业根据有关条款(详见以下说明)投资在石油开发的上游阶段的可行性,就是以规定每桶石油的费用来付给外企,而不是传统的产品共享协定(PSA's)。这个设想在科威特国内引来众多非议,在议会也遭到强烈的反对,以至实施无法进行。

科威特的外交政策继续以地区安全为重点。自从1991年的沙漠风暴行动以来,科威特一直与西方国家保持紧密的军事合作。1994年的10月,在伊拉克撤走了接近伊科边境的7万军队和重型装备之后,美国、英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参与协作科威特防卫。同年的11月份,伊拉克正式承认科威特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以及由联合国维和部队驻守边境等。科威特对此举表示欢迎,但继续要求伊拉克释放所有被扣押的科威特公民并号召国际社会维持对伊拉克的制裁,直到完全符合联合国协议为止。科威特内阁在2001年4月同意加入海合会(GCC)防卫公约,现该公约在征求议会的核准。


石油资源

科威特已探明的石油资源估计在965亿桶左右,占世界蕴藏量的9%以上。在与沙特共同拥有的中立区,也有约50亿桶的蕴藏量,其中一半属于科威特。大部分的石油资源(约700亿桶)集中在BURGAN地区,包括BURGAN、MAGWA和AHMADI。普遍认为,从1938年开始开采的BURGAN油田是继沙特的GHAWAR油田后的世界第二大油田。另外,RAWDHATAIN、SABRIYA 和MINAGISH等油田也被证实含量丰富,分别为60亿、38亿和20亿桶。所有这些油田都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开采,所隐藏的石油的重量一般都属于中、轻级,在30º-36ºAPI之间。1984年发现的 MAGWA南部油田,估计至少蕴藏了250亿桶的轻质原油,重量在35º-40ºAPI之间。2000年11月,科威特公布在SABIRYAH发现了的大量轻质原油。

RATQA是科威特一个有争议性的油田,虽然被认为是独立的,但其实是伊拉克超级大油田RUMAILA在南部的延伸。在1990年入侵科威特前的几星期,伊拉克曾经指责科威特从RUMAILA油田窃取了价值几十亿美元的石油,也拒绝了共同分享或联合开发RATQA和RUMAILA油田的洽谈。在1991的海湾战争后,联合国调查组在伊科边境划定了界线,在RATQA油田中有11口油井划归科威特的界线之内。尽管如此,伊拉克在2000年9月重提以前对科威特“窃取”石油的指责,指科威特在横跨两国边境的油田上水平钻采来进行偷窃,伊拉克因此每年损失30亿美元的石油。科威特方面否认了有关的指责,目前科威特从该油田每天生产4万桶原油。

科威特石油公司(KPC)在接近伊拉克的BUBIYAN地区进行的勘探工作也引起了震动。勘探的初步资料显示的希望很大,更制定了钻探计划。

2003年年初,对伊拉克的战争气氛越来越浓,为了石油设施不受战争的破坏,科威特开始作好战备工作。2月中旬,科威特政府把北部大部分地区划为军事禁区,并把石油钻探设施转移从该地区出去。有报道说科威特还为此限制北部油田的产量(原产量为60万桶/日)。2月17日,RATQA和ABDALI这两个油田(产量合共10万桶/日)被宣布停产。3月初,尽管其他政府官员表示科威特的石油生产会继续正常进行,但科威特石油公司(KPC)宣布万一战争发生,北部油田的生产会完全暂停。为了应付紧急情况,科威特已经在海湾地区的外面储备了原油。最后,科威特还加强了所有石油设施的安全措施。


原油生产

科威特的BURGAN油田,其中包括BURGAN、MAGWA和AHMADI,石油产量巨大,正常情况下有135万桶的日产量。其他的主要油田,如北部的RAWDHATAIN和SABIRYAH,MINAGISH和UMM GUDAIR,以及中立区,日产量分别为60万桶、15万桶和15万桶。

2002年1月31日,在科威特北部RAWDHATAIN油田的采油中心发生了一起爆炸和大火事故,导致四个工人死亡,17人受伤,减少了60万桶石油和2亿立方尺天然气的日产量。这次据说是由于管道泄漏而引起的爆炸,共摧毁了3个重要的采油中心(GC-15,GC-23和GC-25),1个电力分站和1个天然气转运站(BS-130)。在2月底RAWDHATAIN油田的产量迅速恢复到了30万桶/日左右,但采油中心GC-15的要进行进一步的维修。据报道说,GS-15和BS-130的主要维修工作由美国FLUOR公司和韩国SK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公司来进行,总费用约达2亿美元。

尽管对减少在石油工业的开支和政治干预表示不满,科威特的石油大臣AL-SUBAIH还是在2月底为这起事引咎辞职。有分析把事故归咎到几个原因:缺乏维修保养,技术能力不足,以及对外籍劳工缺乏培训和低薪。加上在1990/1991年伊拉克侵占期间破坏的基础设施还没有完全修复。2002年6月,发生了另一起事故,大量原油从AL-AHMADI炼油厂附近的重油管道中溢出。科威特国营石化事业公司的一家制氨厂在2002年4月也发生了爆炸,6个工人受伤。事故的频频发生,使科威特政府考虑要以“技术服务”的合同形式招揽外国的石油公司进入科威特,但此举在国内却遭到非议。

科威特要在上游阶段扩大石油的开采能力,那么新的采油中心的建设就成了重点。在1990年被伊拉克侵占以前,科威特有26个集油站,开采能力为每天400万桶。但所有的采油中心在战争中不是被摧毁就是被破坏,其中18个在1993年前修复。1996年1月,科威特石油公司与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CPECC)签订了合同,价值达3.9美元,由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承建2个新的采油中心,这是科威特努力增加产油量的重大举措。由CPECC公司和科威特原油公司(KOC)分别在UMM GUDAIR和MINAGISH油田承建的GC-27和GC-28集油站,在2001年初竣工,比原计划迟了3年,主要原因是由于基建工程的延误。两个油田的集油站的产量分别为19万桶/日和21万桶/日。科威特计划把西部地区的产油量由12万桶/日提高到50万桶/日以上,这两个设施就是计划的一部分,届时总体产油量会由现在的240万桶/日提高到300万桶/日以上。


原油出口

科威特大部分的石油主要出口到亚洲,特别是日本,以及南亚和东南亚(如印度、新加坡、韩国、台湾和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炼油厂。其它还出口到欧洲和美国,其中美国曾经在1993年创下最高的石油进口记录,达到每天35.3万桶(相当于美国石油进口量的4.1%),而在2002年的前5个月平均每天从科威特进口的石油也高达21万桶。科威特出口的石油是31ºAPI混合型, 属典型的中等中东原油,2.5%的发酵度和含有较多的硫磺。

MINA AL-AHMADI是科威特的主要石油出口大港,曾在海湾战争中被摧毁,经过努力,科威特已完成了其主体的修复。另外,为了增加储存量和出口量以配合来年扩大石油生产的计划,科威特正准备投资9亿美元来扩充港口。除了MINA AL-AHMADI港口外,1992年9月修复的MINA ABDULLAH港和1996年修复的SHUAIBA港也在承担着出口任务。BUBIYAN ISLAND地区在“科威特计划”中,负责提高科威特西北部石油产量的重任,为此还有一个位于MINA SAUD的新港口正在筹建中。目前的计划还要求在2003年之前建设19个总容量为1140万桶原油的储备罐。


生产配额

由2003年2月1日开始,科威特原油生产配额为196.6万桶/日。2002年科威特的原油生产量约200万桶/日左右。


扩大石油生产计划

科威特继续计划扩大石油产量,希望能把产量由现在的210-200万桶/日提高到2005/6年的350万桶/日和2020年的400万桶/日。作为众所周知的“科威特计划”的一部分,科威特正考虑推允许外国石油公司投资在石油生产的上游阶段,这将和实行了二十多年的现行政策相违背。

从1975年开始执行的现行政策,把外国石油公司的参与限制在以合同形式提供技术和维修服务的范围内,视其专业活动支付固定的报酬。事实上,科威特的宪法禁止把天然资源的所有权授予所有外国实体。不过,科威特政府也多次暗示在不违反宪法的前提下吸引外国石油公司来提高石油产量的愿望。对科威特的油气部门实行逐日监控的最高石油委员会(SPC)在1997年原则上同意外国公司的合作,但开放上游阶段生产乃至外国石油公司更深层次的介入却引起激烈的争议,也遭到科威特议会众多议员的反对。2000年2月,科威特议会通过一项解决方案,要求政府搁置计划的执行,直到有关外国投资者在科威特石油部门的权利的法律条文得到解决为止,而有关处理外国投资规划的新法规正在科威特议会的考虑之中。但有议员甚至指责政府此举是“出卖”国家。

科威特政府正在考虑协议的框架,称之为“经营服务协议”(OSAs),有别于PSA's协议,允许科威特政府保留石油资源的全部所有权,控制石油的产量水平和企业的决策管理。而外国公司则充当服务提供者/承包者的角色,获取“每桶”的报酬,以及为提高产量而设的资金回报和激励报酬。

科威特政府有意给外国投资者开放正在运作中的西部或北部油田,其中包括:RAWDHATAIN,SABRIYAH,RATQA,BAHRA,MINAGISH和UMM GUDAIR等油田。而科威特最大的油田-BURGAN油田,在新计划里仍然是外国投资者的禁区。

价值70亿美元,历时25年的“科威特计划”,首先由最高石油委员会在1997年提出,目的是借助外国石油公司来提高国内的石油产量(以及弥补已相当成熟的BURGAN油田的产量下降)。实际上,科威特针对的是北部5个油田(ABDALI,BAHRA,RATQA,RAWDHATAIN和SABRIYAH)的产量,要由现时的45万桶/日提高到2005年的90万桶/日。迄今为止,“科威特计划”几乎没有进展,很大程度是由于遭到议会的反对和质问。被选中列入该计划OSA's协议的公司为数不多,据说包括BP,CHEVRON TEXACO,CONOCO,EXXON MOBIL,LASMO,SHELL和TOTAL FINA ELF。


中立区

中立区的面积有6200平方英里,由科威特和沙特根据1992年的协议来平分。区内估计蕴藏了50亿桶石油和1兆立方英尺天然气。现在的石油产量为每天60万桶左右,也由科、沙来平分。岸上的油田包括HUMMA,SOUTH FAWARIS,SOUTH UMM GUDAIR和WAFRA;海上油田有HOUT和KHAFJI。美国的CHEVRON TEXACO和KPC共同经营岸上的WAFRA,SOUTH FAWARIS和SOUTH UMM GUDAIR油田;日本的阿拉伯石油公司(AOC)则经营海上的KHAFJI和HOUT油田,这两个油田都与沙特的世界最大的海上油田SAFANIYAH有联系。AOC在科威特一边占有40%股权,另外的60%则由KPC占有。2002年7月,科威特和沙特以各占一半的形式组建了一个合资企业,来维持和提高中立区的海上油田的产量。

ACO公司在沙特方面的特许经营权在2000年2月份到期,在2003年1月放弃了HOUT和KHAFJI油田的钻采权。2002年3月,KPC的全资子公司科威特海湾石油公司(KGOC)打算在AOC的权利失效后接收在中立区岸上的勘探开采权。从2003年1月开始,AOC对KGOC提供培训和技术协助,再加上7.5亿美元的融资,来发展中立区。作为交换的条件,AOC有权每天购买KHAFJI油田的10万桶原油。KGOC还计划在2004年交出HUMMA,SOUTH UMM GUDAIR和WAFRA油田的经营权。


在国外石油上游领域的经营

尽管科威特在国外的总体投资规模比1990年伊拉克入侵前明显小了很多,但仍然通过科威特石油对外勘探公司(KUFPEC)在几个国家的石油生产部门持有股权。该公司一直活跃在几个国家,如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突尼斯。尽管几乎所有的权利不是小油田就是小股份,但近几年以来,KUFPEC的收入将近2亿美元,成为了科威特石油成就的一小部分。根据KUFPEC的2000年年报,该公司的目标是在2010以前把现在3.5万桶/日的生产能力提高到10万桶/日的水平。


石油提炼

1990-91年伊拉克的侵占,严重破坏了科威特的炼油能力,每天82万桶的生产能力丧失了大部分,到1992年年初,产出量仅有20万桶/日。1994年年中,科威特完成了4亿美元的石油下游阶段的重建工程。现在,科威特国内三大炼油厂的产量合计约77.33万桶/日,比正常产量少了大概10万桶/日左右。这是由于科威特最大的炼油厂MINA AL-AHMADI(日产量在43.5万桶到46.5万桶之间)遭到损坏造成的。其他大的炼油厂还有日产量24.7万桶的MINA ABDULLAH和19万桶的AL-SHUAIBA。大部分提炼后的产品都用于出口。路透社在2001年8月20日的报道中说,科威特正计划投入“超过30亿美元”的资金来改进三个炼油厂。

2000年6月25日,由KPC子公司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KNPC)拥有并经营的MINA AL-AHMADI炼油厂遭受了一次爆炸和火灾。这次事故使3个原油蒸馏设备(CDUs)中的2个遭到实质性损坏,6个工人死亡,并且被迫关掉所有设施。据估算,最少要投入4亿美元来修复该厂。2000年的12月,美国FLUOR CORP公司和SUNKYONG公司接下了重建MINA AL-AHMADI炼油厂的合同。到2002年的7月份,该厂的日产量恢复到了30万桶,要全部恢复的话,还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和3.2亿美元的资金。另外,KNPC还在进行烟尘去硫技术的改良。


在国外石油下游领域的经营

KPC在欧洲有日产量为25万桶的提炼能力,其中包括日产30万桶的MILAZZO炼油厂的一半,鹿特丹的炼油厂日产量也有7.55万桶。KPC每天要供应32万桶给欧洲,而这两个工厂就可以直接解决其中的大部分。1998年9月,KPC宣布收购BP公司在比利时的157个加油站,这次收购行动使KPC获得了比利时零售市场85%的份额。KPC的子公司科威特国际石油公司(KPI),在西欧经营将近5500家有“Q8” 标志的加油站,在泰国也有200家左右。


石油化工

科威特的官员曾经表示,科威特有意于加速发展国内相关的小型石油化工产业。这将实现几个目标:提高科威特石油资源的价值,有助于科威特在油价低迷以及执行OPEC的石油产量限制配额时确保收入不受影响。从历史上来看,科威特石化实业公司(KPIC)一直生产低值的石化产品,如尿素、氨水和化肥,用于出口。现在PIC开始进军高档市场,生产一些较高价值的产品。

据科威特通讯社的报道说,如果聚丙烯的市场价格继续走高的话,PIC会把它的工厂产量增加20%,达每年12万吨。PIC现在主要的市场有约旦、叙利亚、阿联酋、摩洛哥、中国和香港,然后还有印度、巴基斯坦和东非一些国家。

由PIC和UNION CARBIDE联合组建的合资企业EQUATE,是目前科威特最大的石化项目。这个综合项目设在SHUAIBA,造价为20亿美元,在1997年上线投产,正在运作的工厂包括一个乙烯厂(年产量65吨),两个聚乙烯车间(年产量45万吨)和一个乙烯甘醇厂。产品主要供应给亚洲和欧洲市场。PIC和UNION CARBIDE在这个项目中各占45%,其余的由BOUBYAN石化公司拥有。2000年的6月,由于MINA AL-AHMADI炼油厂的乙烷原料损失,EQUATE的工厂曾经暂时关闭,不过很开又恢复生产。2001年4月,KPIC通过了“EQUATE II”项目计划,价值15亿美元,该项目将成为科威特的第二个石化综合企业,生产石蜡(乙烯,聚乙烯和乙烯甘醇)。


天然气

科威特的天然气很大一部分属于“附属气”(与石油一起勘探开采),它的产量相对适度(2000年在3390亿立方英尺左右)。科威特希望增加其使用量(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特别在电力和海水淡化方面要大量使用,这样可以使更多的石油用于出口。

2000年7月,科威特和卡塔尔签订了一份谅解备忘录(MOU),卡塔尔将海上北部油田的天然气出口到科威特。2002年1月,两国又签订了一份有关天然气买卖的协定,由卡塔尔的RAS LAFFAN港将天然气从管道输送到科威特南部的AL-ZOUR,预计在2005年开始输送,输送量高达每年5000亿立方英尺。卡塔尔石油公司和EXXONMOBIL(卡塔尔北部油田的经营商)也签了一份供气协议。除了卡塔尔之外,科威特和伊朗也有一份谅解备忘录,伊朗很可能是从它的SOUTH PARS大气田通过管道出口到科威特。

除了进口,科威特希望通过减少燃烧“附属气”和新钻采来增加国内天然气的产量。在RAWDHATAIN油田的钻探,下探到达的位置比油层要深得多,估计有丰富的储藏量。

在其他有关天然气的开发方面,沙特和科威特在2000年7月就海上的DORRA气田问题达成了一项协议。该气田可能蕴藏了11兆以上的可更新天然气,沙特、科威特和伊朗同时声称拥有它。协议提议由沙特和科威特对天然气资源对等平分。AOC公司和科威特方面正在磋商开发气田的同时,有关伊朗对气田所有权问题的会谈也在继续进行中。


电力

科威特有5个发电厂(DOHA EAST,DOHA WEST,AL-SUBIYA,SHUAIBA SOUTH和AL-ZOUR SOUTH),总发电量约为930亿瓦(GW)。近几年,科威特对电力的需求增长很快,而且估计未来几年仍将有7%-9%的增长率,极需建设新的发电厂。2000年在AL-SUBIYA投产了一个热电厂,造价22亿美元,24亿瓦的发电量在短期内缓解了电力的压力。未来十年科威特还需要在电力部门投资36亿美元,把发电量再提高30亿瓦(3000MW)

2001年9月,负责能源的科威特水电部(MEW)批准投资20亿美元建设3个新电厂,他们是: 25亿瓦的AL-ZOUR NORTH涡轮发电厂; 6亿瓦的SHUAIBA燃气发电厂;4亿瓦的SUBIYA燃气发电厂。其中,AL-ZOUR NORTH电厂造价10亿美元,计划在2006年投产发电,其他两个电厂总造价4.2亿美元,在2003年年中就可以运行。

为减少对电力过度的使用和浪费,科威特正考虑清理一些电力补贴。目前,科威特的电价是全世界最低的,所以水电部提醒公众要合理用电。与此同时,科威特继续扩展其电网,并计划与其他GCC国家的电网联接。这样,GCC国家就可以通过联接电网来解决高峰期的用电问题。除此以外,科威特还和其他更多的阿拉伯国家商讨电力联网事宜。

背景资料

经济概况
货币:科威特第纳尔(KUWAITI DINAR)
汇率(2003年3月4日):US$1=0.3KD
国民生产总值(GDP): 2002年362亿美元
GDP增长率: 2002年1.8%, 2003年3.3%(预测)
通涨率(消费物价指数): 2002年1.9%, 2003年1.4%
收支平衡: 2001年102亿美元, 2002年88亿美元
主要贸易伙伴: 美国, 日本, 欧盟, 新加坡
出口量(2002年): 91亿美元
进口量(2002年): 84亿美元
主要出口产品: 石油(占总出口收入的95%)
主要进口产品: 工业产品, 消费品, 机械, 运输设备和食品
外债(2002年): 无
外汇黄金储备(2002年): 110亿美元


能源概况
已证明的石油储量(2002年1月1日): 965亿桶(包括一半中立区的25亿桶)
OPEC的石油生产指标(2002年1月1日):174.1万桶/日
石油生产能力(2002年): 240万桶/日
石油产量:2001年: 215万桶/日(包括中立区中的一半), 其中200万桶/日是原油
2002年1-5: 198万桶/日(包括中立区中的一半), 其中185万桶/日是
原油
石油消耗量: 2001年34.1万桶/日, 2002年38.1万桶/日
石油静出口: 2001年180万桶/日, 2002年160万桶/日
原油提炼(2002年1月1日): 77.33万桶/日
主要原油供应地区: 亚洲,美国, 欧盟
天然气储量(2002年1月1日): 52.7兆立方英尺(包括中立区的0.5兆立方英尺)
天然气生产(2002年): 3390亿立方英尺
天然气消耗量(2002年): 3390亿立方英尺

发电能力(2001年): 93亿瓦
总发电量(2002年):312亿千瓦/时(包括所有电厂)


环境概况:
能源总消耗量(2002年):0.99 QUADRILLION BTU(百万四次方英制单位热),占世界能
源总消耗的0.2%
使用能源的含碳烟尘排放量(2000年): 1760万吨(占世界总排放量的0.3%)
人均能源消耗量(2000年): 4.537亿BTU
人均含碳烟尘排放量(2000年): 8.1吨
能源强度(1999年): 29,483BTU/$1990
含碳烟尘强度(1999年): 0.52吨碳/千$1990
各部门能源消耗量(1998年): 居民(29.9%), 工业(44.3%),运输(25.3%),商业(0.5%)
各部门含碳烟尘排放量(1998年): 居民(33.9%), 工业(40.8%),运输(24.7%),商业
(0. 6%)
能源消耗中的燃料比重(2000年): 石油(65%), 天然气(35%)
燃料含碳烟尘排放量比重(2000年): 石油(70%), 天然气(30%)
可更新能源消耗量(1998年): 0.17兆BTU(比1997年下降17%)
“气候变化谈判”中的情况: 非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994年12月28日成立)和京都协议的签署国
主要环境问题: 有限的天然淡水资源; 世界最大最好的海水淡化厂提供大部分的自来
水;空气和水污染;沙漠化


(李越峰编译)
2003年4月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